一、学院简介
海洋科学学院的前身为大气科学学院下设的海洋科学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2005年组建海洋科学系,2008年获评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和江苏省重点专业,2012年成立海洋科学学院,201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签订协议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重点建设海洋科学学科。学院设有海洋科学、海洋技术和海洋资源与环境3个本科专业,其中,海洋科学专业是国家和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具有一级学科海洋科学硕士、二级学科海洋气象学硕士和博士授予权。目前已形成海洋动力与生态环境遥感、多尺度海气动力过程、海洋数值模拟与预测、海洋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应用海洋学等9个教学和研究团队。学院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实力雄厚,近五年以第一单位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科研到账经费1.6亿元。学院教学体系成熟,教学设备齐全,建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5个,现有在校生472人,其中本科生352人,硕士生97人,博士生20人,留学生3人。近5年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平均达98%,考研出国率平均50%。
二、毕业生基本情况
海洋科学学院2021届毕业生共144人,本科生129人,硕士生14人,博士生1人;截至2022年3月1日,本科生去向落实率97.7%,硕士生去向落实率100%,博士生去向落实率100%,总去向落实率98%。
2021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2021届毕业生性别比
1.本科生
本科毕业生共129人,男生75人,女生54人。生源地前十位的数据为:江苏省44人,辽宁省16人,天津市11人,安徽省10人,广西壮族自治区9人,河北省8人,福建省8人,浙江省8人,广东省7人,山东省6人。就业方向为:升学65人,出国(境)5人,公务员1人,文化体育行业3人,科技公司行业23人,金融行业5人,部队4人,待就业3人。
国内升学:共65人,其中38人选择其他高校继续深造,升学高校分布于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研究所等,27人考取了本校海洋科学、海洋气象专业研究生。
出国(境):共5人,2021届本科生出国(境)率为3.9%;留学的国家(地区)主要是英国。本科生出国(境)留学院校主要为伯明翰大学、东英吉利大学、名古屋大学等。
2.硕士生
硕士毕业生14人,男生6人,女生8人。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主要以就业为主,占毕业总人数的71.4%。其中就业去向以企业(其他企业、国有企业),地方基层项目和机关事业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为主。行业分布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人升学,去向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科院研究所。
3.博士生
博士毕业生1人,女生1人。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和就业行业比较固定,均去往高等教育单位,从事教育科研行业。博士毕业生东部就业(1人)占比100% 。
三、就业工作特色及帮扶
1.领导重视,深入调研,破解就业难题,推进全员育人。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为组长,副院长、副书记、系主任、学办主任为组员的毕业生就业和考研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2021年就业总体形势,指导学院就业工作。
学院领导深入调研,通过对毕业生回访、与重点用人单位座谈、召开在校生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海洋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广泛听取学生在考研、就业、出国等方面的意见,定期召开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制定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院充分动员全体教师及校友积极发挥在气象和海洋行业系统的优势,关心、支持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
2.通过推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学生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开展自我探索,明确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学院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科学的理论和人才测评技术作指导,让学生填写考研就业意向调查表,及时了解他们在就业、考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分类整理,建立个人档案。辅导员、班主任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指导其进行规划,尽快明确人生奋斗目标,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生涯发展路线,制定行动计划,并按计划认真落实到大学生活的每一天。
3.通过学术导师制,指导学生扎实专业基础,拓宽信息渠道,助力学生发展。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业导师在认真指导大学生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同时,在日常思想教育、专业认知、创新实践、考研就业等方面对学生加强教育和引导。导师还积极帮助学生推荐工作单位,指导学生做好考研复试和调剂工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4.通过简历和面试指导,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学院负责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在课上认真教学生撰写个人简历和求职信,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招聘,让学生掌握面试技巧,提高求职成功率。学院第一时间将相关就业信息发布给学生,还通过召开学生及班干部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困惑和想法,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
5.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基地,为学生创设预就业实习实践平台,深化学生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学院积极与涉海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定期到相关单位走访,加强沟通,先后与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连云港市气象局等多家单位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学院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预就业实习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强化理论,深化专业认知,提高职业技能与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也为企业选人用人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