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洋科学学院甲壳动物病害与免疫团队在甲壳动物病害与免疫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文章《C-type lectins containing an immunoglobulin domain have an anti-WSSV function in Procambarus clarkii》发表于SCI小类(海洋与淡水生物学)一区Top期刊《Aquaculture》上。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为我院教师任乾教授,合作作者包括南京师范大学黄欣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戴晓玲(目前在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工作)。
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成为我国广泛养殖的淡水经济产品。江苏省是小龙虾的养殖大省,至2023年该虾省内的养殖产量高达28.0307万吨,养殖产量位居全国省份第四。在小龙虾的养殖过程中,五月份前后往往会暴发由白斑病毒(WSSV)引起的白斑综合征(WSD),又称“五月瘟”,造成养殖产业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至今仍未有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本研究发现在克氏原螯虾体内存在两个含有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结构域的C-型凝集素(PcIgLec2和PcIgLec3),且它们具有抗病毒的功能。深入研究发现,IG和CRD结构域在抗病毒免疫防御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宿主通过此类凝集素的CRD识别并结合病毒,而通过IG结构域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无脊椎动物不含有抗体介导的特异免疫。本研究发现,甲壳动物虽然不含有抗体,但凝集素中包含有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可以通过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参与抗病毒免疫防御。
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也丰富了甲壳动物先天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多样性。该研究成果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基金资助。

图1.PcIgLec2、PcIgLec3及其他同源蛋白的蛋白结构域,红色框内为PcIgLec2和PcIgLec3的蛋白结构。

图2.(A)分别注射PcIgLec2-dsRNA和PcIgLec3-dsRNA 48 h后,WSSV感染的克氏原螯虾肠道中VP28的表达水平,仅WSSV,GFP-dsRNA+WSSV组为对照组。(B)分别注射PcIgLec2-dsRNA和PcIgLec3-dsRNA 48 h后,WSSV感染的克氏原螯虾肠道中病毒拷贝数的检测,仅WSSV,GFP-dsRNA+WSSV组为对照组。Pc18S rRNA用作内参基因。结果以三个独立实验的平均值±S.D.表示,星号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0.05,**p < 0.01,***p < 0.001)。
发表论文:
Ren Q*, Xu J, Yu Y, Liu Q, Zhang Z, Wang, Huang X*, Dai X*; “C-type lectins containing an immunoglobulin domain have an anti-WSSV function inProcambarus clarkii”; Aquaculture;595;741620;2024
作者简介:任乾,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主要从事甲壳动物病害与免疫研究。近年来在《Journal of Virology》、《Open Bi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Aquaculture》以及《Aquatic Toxic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