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甲藻分类和系统发育以及有害赤潮生态学方向研究;在产毒甲藻多样性及其产毒特征等方向做出多项创新研究成果,发现并命名了甲藻门的7个新属,24个新种,并修订了3个属,8个种。系统研究了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域甲藻包囊和赤潮暴发的潜在关系,揭示了链状裸甲藻赤潮的生态效应。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腹孔环氨藻可以产生氮杂螺环酸的多种毒素成分,并且阐明该种具有三种基因型,首次在北美、地中海等多个海域报道了腹孔环氨藻的2个基因型,并且证明基因型B只在中国海域出现。 在国际上率先明确了有害甲藻的隐含种现象,包括红色赤潮藻、网纹原角藻,并且证明了红色赤潮藻至少有3个基因型,它们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或者表现出生态位的差异;网纹原角藻同样存在3个基因型,它们在全球表现出地理分布差异和毒素产生的差异。 在Harmful Algae、Algal Research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SCI收录论文8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40多篇,引用1000余次,出版专著1部,获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次。主持中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各种科研课题10多项。
查看更多主讲课程:海洋资源学(中英双语)、海洋微生物学(全英文)、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实验
查看更多主要研究领域: 浮游生物生态学,水环境生态毒理学,浮游生物种间关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