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爱思唯尔联合发布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张荣华教授、张渊智教授和董昌明教授成功入选,彰显了学院在海洋科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该榜单从全球近700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前2%,基于论文引用数、h指数等综合指标评估学术成就。
张荣华教授是国家特聘专家,1993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海气耦合模式、ENSO模拟及预测和人工智能海洋学等;已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50余篇(包括1998年第一兼通讯作者在《Nature》上的封面亮点论文),出版ENSO模式和模拟专著一部;2021年入选路透社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全球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千位科学家榜单;多年入选爱斯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海洋科学)榜单。
张渊智教授,2005年毕业于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6-201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及研究员(2014-2023年荣誉研究员)。2014年至今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任“龙山学者”教授。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岸带环境遥感与行星遥感,承担国家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科研项目。先后在专业类期刊等发表SCI论文210余篇,出版教材2部、专著5部,获得发明专利6项。获得2023年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2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7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3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3年欧盟环境行动与展望(ARCA)二等奖等奖项。
董昌明教授,海洋科学学院院长、人工智能海洋联合研究院院长及国际地球流体研究中心主任,为国家基金委“海外资深学者”和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洋多尺度动力学、区域海洋数值模拟、实验地球流体力学和人工智能海洋学等,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并出版专著6部。他领导的团队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地球流体旋转实验平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近年来聚焦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思想,寻求高质量发展,整合海洋数值模拟、海洋观测与遥感、实验室实验等科研力量组建高水平团队。此次三位教授同时入选国际权威榜单,体现了学院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坚实实力。随着地球流体旋转实验平台等重大设施的建成,我院有望在物理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等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