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至5月2日,欧洲地球科学联盟(EGU)2025年大会在奥地利维也纳成功举办。作为全球地球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本届会议吸引了来自100多个国家的逾2万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地球科学前沿进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师王锦副教授、杨刚博士,博士后周路、刘思颖、于诗赟以及博士生陆洋共6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参会师生通过口头报告和学术海报展示了我院在海洋多个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获得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王锦副教授展示了波浪人工智能预报的最新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融合物理信息的神经网络,显著提升了波长与周期的同步预测精度,为海洋工程和灾害预警提供了新方法。杨刚博士分享了辐射沙脊沉积动力研究,揭示了不同路径台风对沉积环境的差异性影响,为海岸带灾害防治和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支撑。刘思颖博士探讨了热带跨洋盆海气相互作用,阐明了大西洋-太平洋遥相关的关键机制,并首次提出海洋性大陆地形在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相关成果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于诗赟博士聚焦ENSO对南亚夏季风的影响,揭示了Walker环流强度对ENSO-季风关系的主导作用,为改进季风降水预测提供了新思路。周路博士展示了人工智能气候预测的最新成果,通过可解释性技术揭示了ENSO预测中的关键物理机制,为AI在气候研究中的深入应用开辟了新途径。博士生陆洋在Advances in Sea-Ice Modelling分会场作口头报告,系统分析了积雪再分布和融池过程对海冰厚度模拟的影响,为极地海冰模型的改进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与会期间,团队研究成果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现场讨论热烈。参会成员表示,此次会议不仅拓展了学术视野,也为后续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将继续聚焦海洋科学前沿方向,推动科研成果在人工智能海洋学、气候变化、海岸动力学、极地海洋学等方面的应用,为地球科学的进步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