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应海洋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副所长沙忠利研究员前来交流访问。在文德楼S519报告厅,沙忠利研究员为师生们带来了题为“深海生物多样性及其特殊生命过程”的学术报告,吸引了众多师生积极参与。报告由海洋科学学院院长董昌明教授主持。
报告中,沙老师系统阐述了深海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独特的生态特征,重点讨论了物种形成机制以及海洋甲壳动物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沙忠利研究员指出,深海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物种形成的机制复杂而独特,尤其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深海物种的形成模式为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报告中还详细介绍了西北太平洋特有物种的演化机制,其中口虾蛄作为广泛分布种类,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深海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沙老师还特别提到了西北太平洋热液冷泉生态系统中的特殊物种与物种分化,他认为,柯式潜铠虾是该地区热液与冷泉环境中共同存在的优势种,它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不可忽视。
通过对深海物种定义以及物种分化阶段的描述,沙老师为大家提供了新一轮对深海生物多样性深入了解的视角,并探讨了这些生态系统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 报告结束后,师生们积极提问,与沙忠利研究员展开了全面的学术讨论。未来,沙教授及其团队将继续在深海物种研究及生态系统解析方面开展深入探讨,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贡献更大的科学力量与智慧。
“百川学术-海洋前沿”系列报告是我院为促进学术交流和推动科研合作而举办的重要学术活动。我院将持续积极邀请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专家,围绕海洋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挑战开展深入讨论,为海洋科学研究的进一步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