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至5日,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刘骥平教授应我校海洋科学学院极地与海气相互作用研究所的邀请访问海洋学院。刘骥平教授在短短两天的访问期间,与我院的多名老师及研究生针对科研选题、目前极地研究、全球变化、海洋经圈环流方向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一对一讨论。在访问期间,陈海山校长及王会军院士和刘骥平教授也进行了交流。从2018年开始,刘骥平教授就和我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海洋学院及大气学院的部分老师参加了刘骥平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大研发项目“高分辨率海冰模式的研发”,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11月5日下午,刘教授在文德楼S519作了题为“Development of a new sea ice model adapting to rapid polar changes”的报告。报告由海洋科学学院王晓春教授主持。报告中,刘骥平教授对海冰模式当前存在的问题、过去五年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所做的工作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系统、深入的介绍。北极海冰的减少是当前极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目前的气候模式模拟的北极海冰状况与观测有较大差距。刘骥平教授将海冰模式中的物理学过程分为多尺度变化的热力学过程和动力学过程进行介绍。报告提到了多尺度变化的热力学过程参数化和非连续分布特征的动力学参数化在未来高分辨率海冰模式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参数化方案已在一些地球系统模式中得到了应用,改进了海冰的模拟。最后,刘教授介绍了中山大学极地号的情况,并鼓励更多青年学子积极加入到极地研究与海冰模式研发的队伍中来。报告结束以后,刘教授与师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解答了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刘骥平教授的访问带来了海冰模式及参数化方案发展方面的最新进展,开拓了海洋学院师生们的学术视野,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座谈过程中,刘骥平教授对我院师生在科研选题、科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刘教授的讨论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百川学术-海洋前沿”是我院为深化学术交流、拓展科研合作而举办的专题系列报告。来访学者除作专题报告外,还将与我院教师就学科前沿问题展开座谈交流。中山大学刘骥平教授来访是该系列专题报告的第二期。未来,我院将继续邀请业内知名学者来访,将本专题打造成具有我院特色的、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报告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