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海洋科学学院董昌明教授和张荣华教授分别入选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领域高被引学者,彰显了我院在海洋科学及大气科学领域的深厚学术底蕴和持续创新能力。
董昌明教授长期从事海洋中小尺度过程与海气相互作用、人工智能海洋学、和实验地球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是基金委海外资深学者人才项目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首席科学家,发表高水平论文200多篇,其中包括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三篇Nature子刊论文。同时董教授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海洋学交叉学科的发展,在中国海洋学会支持下在2022年创建了人工智能海洋学专业委员会,当选为专委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同时董教授主导设计建设完成了用于地球流体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内径14米大型旋转平台,该设备是国际上同类最大的研究设备。
张荣华教授是国家特聘专家和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科学家,长期从事海洋数值模拟和海洋-大气相互作用、ENSO和气候预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包括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气候的反馈)、人工智能海洋学等研究,已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30多篇(包括以第一作者在《Nature》发表封面亮点论文);由科学出版社出版ENSO模拟和预测专著一部。1993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获第三届《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工作奖》特等奖;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8年获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入选由英国路透社(The Reuters)评选的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全球最具国际影响力的1000位科学家名单录;获2022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奖;三次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现任《海洋与湖沼》副主编、《海洋学报》主编助理和《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 编委等。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基于Scopus学者档案,采用软科(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设计的遴选方法,采用多种指标,系统性地呈现了中国学者在学科领域内的科研贡献与创新价值。爱思唯尔发布“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不仅致力于系统性地展示中国科研领域的人才分布现状,而且精准呈现各机构、高校优势学科构成及学术影响力,以及在关键技术研究和各重点领域的顶尖人才。未来,随着科研环境的不断优化和国际合作的深入推进,中国高被引学者群体必将在全球科研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